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城市绿色空间游憩活动对科研人员心理健康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

文章来源:城市环境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4-06-27  |  【打印】 【关闭

  

心理健康已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各地区日益凸显的社会性问题。心理疾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降低生产力,影响生活品质。科研人员具有工作时间长、工作难度高,长期面临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与职业竞争的特征,其心理健康问题却仍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城市绿色空间能使人们更好地消除心理疲劳以及压力,提升积极情绪,促进体力与社交活动,然而城市绿色空间对科研人员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本研究以厦门市某科研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研实验。共收集问卷21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71份。研究关注科研人员在附属绿地、口袋公园、综合公园、滨海沙滩等四类城市绿色空间进行游憩活动所产生的心理健康作用,揭示城市绿色空间改善科研人员心理健康的自然社会路径,探讨不同绿色空间类型对心理压力与注意力疲劳的作用差异。研究假设自然接触的提升能够促进个体的自然联结与社交互动,进而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采用逐步检验法和bias-corrected bootstrap法对影响路径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科研人员,城市绿色空间的自然接触不仅对心理健康能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还能通过自然联结与社交互动中介作用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小型绿色空间高频率的游憩活动不仅对压力缓解具有显著作用,还通过自然联结的中介缓解注意疲劳,而大型城市绿色空间主要通过社会互动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对于科研人员,高频率地享受小型城市绿色空间的游憩服务,以及在大型城市绿色空间内开展深度的自然体验与社会交流活动,均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设计师应该创造多样化的自然空间和娱乐设施,以提供不同层次的自然与社交体验,为科研人员的心理恢复提供潜在场所。

研究成果以Effectiv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n Urban Green Spaces for Mental Health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唐立娜研究员、邱全毅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颜金珊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1301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307591)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spj.science.org/doi/10.34133/ehs.0199

图1 基于游憩生态系统服务促进科研人员心理健康的概念研究框架图

图2 自然联结与社交互动在自然接触促进注意力疲劳缓解的中介效应路径

图3自然接触促进心理压力缓解的直接与间接路径

(文:唐立娜研究组;图:唐立娜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