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计算生物学所科研人员揭示心血管疾病家兔模型的基因组和转录组

发布时间:2016-06-24 【字体: 】【打印】 【关闭

6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李亦学研究组、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和日本山梨大学分子病理系等单位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论文 “Hyperlipidemia-associated gene variations and expression patterns revealed by whole-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of rabbit models” 在线发表于Nature出版集团下属的Scientific Reports杂志。这项工作通过高通量测序,首次系统揭示了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在基因组和转录组上的独特特征。 

家兔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模式生物。相比于大小鼠,家兔的脂代谢特征与人类更加接近。研究人员对三种最常用的实验家兔品系,包括新西兰白兔(NZW)、日本白兔(JW)和渡边可遗传性高脂血症家兔(WHHL)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群体遗传分析表明WHHL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但却积累了最高比例的高频有害突变。除了已知的LDLR缺陷以外,其他一些高频有害突变可能也与WHHL的病理表型相关。研究人员同时对WHHL和高胆固醇饮食喂养的NZW中的相关组织开展了转录组测序。比较发现,这两种家兔模型虽然高胆固醇血症的类型不同,但主动脉病变却显示了类似的表达谱。然而,肝脏的表达谱仅在高胆固醇喂养的NZW,而不在WHHL中显示出炎症反应和异常的脂代谢。这些结果为合理选择家兔模型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脂代谢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这项工作在李亦学研究员的指导和协调下完成,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项目经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