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释放出明确信号:在人才高地上建高峰

文章来源:新华社 记者潘旭  |  发布时间:2018-03-29  |  【打印】 【关闭

  
  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还是人才。在3月26日举行的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上,《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出台,释放出明确信号:上海要在人才高地上建高峰。
  服务国家战略,汇聚四海英才
  2017年,国家“顶尖计划”、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袁钧瑛教授领衔的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以首付款、研发里程碑付款共计4.57亿美元另加销售提成的合作方式,出售了一款抗癌新药的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这是目前我国制药领域金额最大的成果转化合作项目。这距离袁钧瑛在上海组建研究中心仅5年时间。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正是此次“行动方案”聚焦的13个重点领域之一,此外,还包括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量子科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等。
  据介绍,这13个领域系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战略目标,在上海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重点领域。
  “对人才而言,最大的优惠政策不是钱,而是未来事业的平台。”同属制药行业的华领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力说,在上海,药物研发有基础、有氛围,身边不少海外人才在沪作为药企高管工作一段时间后纷纷留下创业。
  根据上海市相关部门统计,上海集聚了以诺贝尔奖得主弗兰克·威彻克、巴里·夏普莱斯、费林加以及朱健康、袁钧瑛、毛河光等“顶尖计划”为代表的一批高峰人才。
  破除制度藩篱,定制“一人一策”
  高中学历落户上海,这在以往难以想象,但“80后”小伙陈钢强实现了。在信息技术行业,他与团队打造了全球知名的开发者服务平台,覆盖了60亿移动设备大数据,拥有1000多家运营商数据信息的平台。小陈以“复合型创业科技尖子”“行业紧缺人才”被引进上海。
  上海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处处长叶霖霖说,要打破制度藩篱,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要按照适应市场评价的方式去评价人才。
  2016年9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被称为“人才30条”,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据介绍,此次“行动方案”将推进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大力度的制度创新。比如,奖励个人和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收入,若以现金形式给予奖励的,探索按照偶然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此外,上海还将施行“一人一策”,围绕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生活便捷、服务措施等方面,系统化解决高峰人才的各项需求。
  对标国际标准,打造人才高峰
  山峰屹立于山峦间,高峰人才需要个性化团队,这是国际通行的科研工作机制,引进高峰人才的同时,团队管理也应对标国际标准。
  一系列权力经“人才30条”放权松绑后从行政主管部门下放至用人单位,“行动方案”实施后将被继续下放至高峰人才个人。
  比如,高峰人才将被赋予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等,并可以自主决定用人形式、用人数量和人员薪酬;用人单位将建立行政助理制度,将人才从行政事务中解放;相关部门还将为高峰人才及其团队招收研究生、博士后开辟绿色通道。
  人工智能型手机应用“流利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翌2011年从美国来上海创业,企业从当初的12人团队增至如今的1000余人。他说,现在上海正有意识引进“人才团队”,而不单单是顶尖人才个体。“这样更能打造出创新创业的生态圈”。
  此外,根据“行动方案”,上海还将建立新型财务管理机制,科研经费报销从事前备案向事后监管转变;建立新型学术出国审批机制,给予高峰人才学术出国自主权;实施外部中长期考核机制,采取原则上每6年一次的外部第三方国际同行评估为主的考核模式等一系列对标国际通行的工作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