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上海天文台被评为中科院超算环境年度优秀单位

发布时间:2015-08-27 【字体: 】【打印】 【关闭

日前,中科院条财局和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组织专家对院超级计算环境在建的8家分中心和18家所级中心进行了2014年度总体考核评估,上海天文台等四家所级中心被评为年度优秀。

上海天文台作为首批十个所级中心之一,于2009年加入中科院超算三层架构计算网格环境。在2014年中科院信息化评估中,我台高性能计算考核得分在全院94家单位中排名第一。

上海天文台超算环境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逐步扩建,现有计算资源已初具规模。其中,硬件资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超算平台,由大规模高性能超级计算设备和海量存储设备组成,包括两个分布式刀片集群(超微I、II)和一台SGI UV2000服务器,共计1368个计算核,以及总容量约2PB的光纤磁盘阵列,总体计算能力可达19.5Tflops;另一类是各课题组的托管资源,包括IBM刀片集群、深腾1800厚节点、SGI UV2000胖节点、SGI Altix系列胖节点以及Sun、HP、Lenovo、Dawning、Dell、Huawei等多个品牌的60余台(套)X86高性能服务器。软件资源主要包括Bright Cluster Manager6.0集群管理软件、IBM Platform LSF作业管理系统、IBM Platform GPFS并行文件系统、Intel编译器、图形处理软件等,还整体部署了一套Paramon高性能计算监控系统用于超算平台和部分托管设备性能的实时监控。

人员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是超算环境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台于2012年成立了以研究室专家和信息计算中心管理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包括高性能计算应用工作小组和日常运维工作小组,负责超算环境的管理和维护,并制定了《上海天文台超级计算环境用户服务细则》、《上海天文台超级计算环境运行维护和共享管理办法》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超级计算环境收费细则》等规章制度,对超算环境运行维护及共享管理进行规范,保证各项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管理中遵循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和安全高效的基本原则,全年不停机,为我台科研人员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运行环境和技术支持。为鼓励用户使用超算资源,我台还建立了用户激励机制,规定凡取得实质性科研成果并在其中注明受台超算环境支持的课题组,由用户申请,经台高性能计算应用工作小组审核通过后,均可享受费用优惠。

信息计算中心始终秉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做好超算环境的日常运维工作。通过每日巡检,及时排查各类系统故障,并根据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升级维护,保证资源环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信息计算中心定期发布超算环境运行简报,通过在内部网站建立超级计算技术学术交流栏目、建立上海天文台超算用户群等形式,加强运维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为用户了解和熟悉超算环境提供了多种途径和平台,也便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科研支撑服务。此外,还在全台范围内开展高性能计算人才培训与应用推广,定期邀请专家来台进行专题讲座,选派相关人员参加院超算中心、上海超算中心及其他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超算用户和运维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作为我台超算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超算平台在服务科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超算平台现已开通账号99个,以2014年为例,集群平均使用率超过75%,存储使用比例约26%;用户提交作业总计约20万次,计算机时总量约607万CPU核时,最大作业规模512核,单个作业最长运行时间约2029小时。依托超算平台进行科学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黑洞吸积以及喷流理论、活动星系核反馈,行星的形状、内部结构及动力学过程,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形成与演化,银河系脉冲星、超新星遗迹、吸积驱动X射线双星等高能伽马射线辐射等;依托超算平台完全自主或二次开发的软件包括行星流体动力学并行数值模拟软件、星系形成与演化并行数值模拟软件、行星演化数值并行模拟软件等。上海天文台超算环境已成为我台科研和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公共支撑平台。